《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年他毕业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入取。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即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材料中的“传旨当笔”反映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
| A.减轻负担 | B.分化事权 | C.加强皇权 | D.削弱相权 |
“‘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 A.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 B.强化了异族管理地方局面 |
| C.避免了地方权势的膨胀 | D.能有效控制王畿以外地区 |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
| 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 |
| 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
|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去年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今年又是二战胜利70周年。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 B.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
| C.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 | D.西欧在美国扶植下恢复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