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
A.日心说 | B.相对论 | C.量子假说 | D.万有引力定律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
B.五口开始通商 |
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
D.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2006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多数民众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68%的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苏联解体的历史参与者在回望那段岁月时,竟都宣称自己当时之举是要挽救联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普遍想法是()
①俄罗斯人想恢复往日强大的苏联②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③俄罗斯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④戈尔巴乔夫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 | B.允许自由贸易 |
C.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D.实行工资级别制 |
下图是苏联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片面的经济》,画中一个俄罗斯绅士手拄拐杖,右腿粗壮,而左腿细长脆弱萎缩,十分疲惫、艰难地向前走。与图片所反映的经济特征最为贴近的是()
A.18世纪初期的西欧经济 | B.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 |
C.工业化完成时的美国经济 | D.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 |
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情况。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下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有()
1958 |
1963 |
1968 |
1973 |
1978 |
1983 |
|
苏联 |
8% |
-2% |
6.5% |
8% |
2% |
-3% |
世界 |
3% |
4% |
5.8% |
5% |
4% |
3%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