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①,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②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张兰坡:人名。 ②芸:沈复的妻子。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珍如拱璧(珍:珍惜)       B.从此誓不植兰(植:直立)
C.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可以入谱者(以:用来)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
沈复所养的这盆兰花为什么会死?请从选文中找出交代原因的句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云南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防悟,都中乃得免。(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⑥鬻(yù):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宴酣之乐()
③射者中,弈者胜()④饶去杭几二千里()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 的含义。

(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将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都这样写有何作用。

(届四川眉山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 B.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怎么)战 B.必以(实情)
C.小大之( 监狱) D.(虽然)不能察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届山东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届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有闻鲜:少
C.每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之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众矣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 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届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不为得也 ②由是则而有不用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