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狄梁公与娄师德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宋·王谠《唐语林》)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朕大用卿,卿所自乎?        (    )
(2)得十通荐表,以赐梁公。      (    )
(3)出于外曰:“吾不意娄公所涵!”(    )
(4)而娄公未尝有色。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短文是如何刻画娄师德形象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男女衣着,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C.答之 D.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古文阅读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
③俄: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中截:从中间截断。⑥遂:于是
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字。
(1)不可入:(2)见事多矣
翻译句子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概括这段文字给予你的启迪。

古文阅读
《童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代文学家。
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项为之出神:
数十:之别院:
翻译句子。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晋 陶渊明)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宋苏轼)
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
(1)来问讯(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4)水而芳()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似是其子孙
C.其两膝相比 D.无论魏晋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写菡萏一枝() (2)数十幅立()(3)纸肮脏( )
下列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置酒招祗辱于奴隶人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座右贤才人远矣
C.或洒敝帚辞军中多务
D.人爱笔墨安陵君许寡人

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