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为什么“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年份
甲国
乙国
丙国
丁国
1820
50
20
8
10
1850
39
18
15
15
1870
32
10
13
23
1913
14
5
16
36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的最后30年,丙、丁两国重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丙国重工业中,军事工业占重要地位。丙国外长称“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材料三: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对外政策也发生变化。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1)材料一中甲、乙、丙、丁四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工业国家,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丙分别是哪个国家。材料一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乙两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相同原因。
(2)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丙、丁两国先后崛起为世界强国。据所学知识,指出丁国19世纪晚期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二指出丙国随着经济发展,其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指出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据材料三指出福泽谕吉主张对亚洲邻国采取何种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19世纪末20世纪初“模仿西洋人”同中国、朝鲜打交道的事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期间,哪个国家最先控制世界海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27日,工矿调整委员会讨论确定了通过工厂迁移原则,将迁移工厂分为军需工厂和普通工厂两类,规定:“军需工厂系指国防上必需该厂之助,由政府令其迁移,……此等工厂之迁移得由政府按其个别情形酌予补助”, “普通工厂为指定军需工厂以外之工厂。凡愿迁移,呈经政府核准者,得予以免税、免验、减免运费、便利运输或征收地亩等之援助。惟因财政所限,不补助迁移费。”
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围的厂家达60%以上。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37年后方只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后方工业中属于重工业的工厂占工厂总数35%左右,以资本计约占50%左右,改变了战前轻工业优势的状况。在工业布局上,重庆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加之四川其他地区,占厂数的45%以上、资金的53%。其余工业分布于湘、桂、陕、甘、黔、滇等省的主要城市。这样就使战前工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
(3)“宁波帮“发展的过程,对今天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