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以咨善道(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以其咎   (          )      ④自枉屈     (          )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之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尤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钱币乞之告富者 B.邑人奇于舅家见
C.父利然也一富 D.泯众人矣父利其

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父其然也 ②欲买舟而
③贫者于富者 ④越
都有关于故事结果的语句,找出来并翻译。
甲:
乙:
分别说明了怎样的道理?试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勤奋、成功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共lO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二)(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选自《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骜”同“傲”②霸王:霸王的事业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文段(一)作者回忆了三件往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请根据全文回答。
文段(一)中的刘备与文段(二)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结合选文两人事例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收改武学文
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 ④多少?”收惭,遂折节⑤读书。夏月⑥,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⑦,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终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
[注释]
  ①魏收:字伯起,北齐人。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调:嘲笑。④戟:本指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的青铜兵器,文中泛指所有兵器。 ⑤折节:改变志趣行为,向别的方面发展。 ⑥夏月:夏季。⑦讽诵:背诵。
用“/”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魏 郎 弄 戟 多 少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1)及()(2)辍()(3)显()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魏收“终以文华显”其原因有两点: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努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面对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由此可以看出魏收是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到此处省略两句见默写内容)(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齐之辞者也() ②今来( )
③何() ④缚者为者也( )
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么样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的?
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私心(12分)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分)
叱遣之辄:
②时人之前朝贡禹方:
少蕴藉然:
④若者是:
⑤岂可无私乎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