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他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上述两则材料表明中国外交始终
A.坚持全方位策略 | B.注重意识形态 |
C.注重求同存异 | D.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据《周恩来年谱》载:“本日(1971年4月7 日),根据毛泽东作出的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队访华。”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
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
C.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 |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l972年、l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签订 |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
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
C.重返联合国 | D.实行不结盟政策 |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前,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
C.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 |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