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哈尔滨“十一五”时期城乡生活消费支出柱形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材料三: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品出口量减少,“出口转内销”已成为外贸企业的重要销售策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角度谈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学意义。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11月份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带动。食品方面,进入冬季后,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居住方面,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在11月份涨幅的扩大。为了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蕴含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
(3)材料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措施有:①多次及时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②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③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④中央财政赤字比去年减少500亿元,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0
0亿,比去年减少100亿。
(1)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2)上述措施体现了哪些宏观调控手段?
张先生是一位商务人士,年过48岁,经过多年打拼,家有闲置资金一百万元,俗话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人”。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张先生准备对这一百万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保值增值。
(1)张先生在投资理财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言之成理,言之有理即可,至少3个因素)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张先生设计两套最中意的理财方案?
材料一 某市上半年部分行业职工月平的工资(单位:元)
农业:1677元,金融业:9455元,电力生产供应业:4241元,计算机服务业:4829元,住宿与餐饮业1998元,零售业:2816元,制造业:2081元。
材料二某公司原是一家效益很好的企业,后来实行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几位高管年薪均超过百万元以上,而一线工人的年收入不足高管的几十分之一。加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低下,公司经济效益下滑。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
(2)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1.4%,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各项民情调查中,公众对住房问题的“关注度”始终名列前茅。房价持续上涨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为了稳定房价,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房价的过快上涨。
(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2)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房价的稳定提三条建议?(言之成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