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
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分钟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题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土豆不含淀粉酶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3%的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在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________水浴保温5分钟。
第二步:向A、B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________溶液。水浴保温5分钟。
第三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C试管摇匀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_______________ 。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试管 , B试管
(4)食用土豆时,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几乎被小肠上皮细胞全部吸收,该吸收过程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糖尿病病人食用较多土豆,吸收的葡萄糖不同于常人
的代谢
出路是 。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下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氧气浓度的相对变化量)。在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1小时后氧气的浓度变化相对量如下表:
注:O2相对变化量,+ 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1)该实验的目的是,第9组的作用是,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2)在绿光条件下,金鱼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如果由绿光突然转换为红光,则此时刻其叶肉细胞中C5的浓度将。
(3)在黄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相对值是,此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的物质转变是。
(4)根据此实验,在大棚种菜时需要用的玻璃。
Ⅰ、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要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下图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
注:I 、II、 III 为引物
(2)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________。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SSU,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________。
(3)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翻译发生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
(4)据图可知,合成的LHCP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
下图甲曲线表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表乙是某一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的记录(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代表牙齿正常)。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图甲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原因是__________(父方、母方)性原细胞减数第__________次分裂异常,形成__________(基因型)精子。
(3)请根据表乙统计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从遗传方式上看,该病属于________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4)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增大/减小/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I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G和g)控制的,一对亲本杂交图解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老师说:“黄果和白果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她判断的依据是。遗传因子G和遗传因子g的根本区别是。
(2)F1中白果的F2中出现白果:黄果=3:1的条件是:①,②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③每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且存活率相同。
(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遗传因子(A、a和B、b)控制。现有2棵南瓜植株M、N(一棵结园形南瓜,一棵结长圆形南瓜),分别与纯合扁盘形南瓜植株杂交获得大量F1,全为扁盘形,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甲:M的F1的全部与长圆形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3:4:1。
乙:N的F1全部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
①M的基因型为,N的基因型为。
②假定N的F1就是图中的F1中的白果(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其自交后代中白色圆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
II南瓜易种植,抗病、抗虫能力强,产量高。有人突发奇想,欲用南瓜生产人胰岛素。下图是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南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目的基因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与单链互补的引物在 (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合成子链,扩增循环6次可产生个目的基因。
(2)载体a是 ,在过程中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a的[b]上,再通过整合到南瓜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得到转基因南瓜细胞。
(3)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检测该转基因南瓜是否可以生产胰岛素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