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现请你填写当中的一些空白之处。
实验名称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材料与方法:按图示连接装置,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实验现象。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 _____;
(二)结果与分析
装置 产物 |
甲 |
乙 |
CO2 |
有 |
有 |
酒精 |
无 |
有 |
(三)讨论
(3)D瓶封口后要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参与免疫调节的几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细胞,②是细胞,两者间可以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而传递信息。
(2)②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分泌量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足。
(3)①②③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
(4)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并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现象,红肿是因为 (填一种体液名称)增多的结果。③细胞分泌的物质化学本质是 。
(5)若细菌导致人体发热,此时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调节,加速散热,此时患者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 。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重要生理过程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I~V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e和g分别是和。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提取该物质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
(3)过程Ⅱ的名称是,过程V发生的具体场所是。
(4)在较强光照下,I过程中b的去向是。
(5)上述I—V生理过程中,能发生在乳酸菌体内的有,能发生在念珠藻细胞中的有。
ch1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构建过程如下:
第①步:用PCR技术从蓝藻环状DNA中扩增出ch1L基因片段。
第②步:将ch1L基因与质粒构建形成重组质粒1。
第③步:将重组质粒1中ch1L基因中部0.8kb片段删除,用一段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之,得到重组质粒2。
第④步:将重组质粒2导入蓝藻细胞,由于改造后的基因与ch1L基因仍有很长的序列相同,所以能准确地与其发生同源重组,产生出缺失ch1L基因的突变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时用到的耐高温的酶通常是指什么酶?。
PCR扩增DNA时必须加入引物,其作用是。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中“复性”这一步骤发生的变化是。
(3)构建重组质粒1、2时,为保证成功率,往往使用酶对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连接。此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键打开。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运载体。
(5)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可将变异株细胞筛选出来。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 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 和图2 分析,3 种藻类中pH 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在pH 为8.0 时,3 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 __________。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__________个/ mL。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图解。由图推测,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内,其直接调节的是过程。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图中功能蛋白质的最终生物效应是,使产热增加。
(2)甲状腺的生理活动直接受激素的影响;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会抑制的活动,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反馈调节机制。
(3)取甲状腺腺瘤组织,经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浮液,培养48小时。再换取含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试验液,培养48小时。最后检测细胞的生长功能(吸光值的大小与细胞数量成正比)。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甲状腺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作用下,甲状腺细胞(不增殖、增殖被抑制、正常增殖、加速增殖),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甲状腺细胞生长功能的影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