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
| A.指南针用于航海 | 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
| C.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 | D.火药的广泛利用 |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
|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
|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祭祀)受宗法力量支配 |
|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发表上述讲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当时我国
| A.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 B.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凸显 |
| C.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 D.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
|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
|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
|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
|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
|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