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15一19世纪上半期西方在推进近代化的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的有关史实叙述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
(3)归纳导致中国变革顺序与西方相反的原因。
思想是地球上最关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比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丈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20世纪初,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提出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目;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材料三山现的历史背景是什
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综合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模式也多种多样,各俱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
关报告表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
茶叶 |
10221![]()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丝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一一摘自陈旭簏《近代中旧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一一摘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Wu hou注:心情焦灼不安)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一一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l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一一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2)根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五: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
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3)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美、中两国对各白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住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卜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斩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概括两种不同形式各自的特点。
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攻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选举村级委员会
(4)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新时删吣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的科技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最有资格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特征的发明是_______。(填序号)
(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时代,那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野蛮扩张,建构世界市场的时代。面对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侵略,19世纪的中国先后出现哪些新思想?
(3)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从来就是一面双刃剑,无论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的今天都是如此。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