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态空气盛在一个烧杯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液态空气蒸发余下约十分之一后,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请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
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名称)
用蒸馏水润湿的
试纸测定碱性溶液的
,测量结果会(填"偏大"、"不变"、"偏小")
今年5月,某市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灭火原理是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面粉 |
B. |
白糖 |
C. |
纯碱 |
D. |
植物油 |
E. |
硝酸钾 |
(5)图乙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时将 物质加入到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②将 时 、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下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②
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的溶液。
③
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3)某同学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名称)。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举一例)。
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油库、面粉厂都要严禁烟火?
(2)某温度下,华雪同学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好5%的氯化钠溶液后,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得该氯化钠溶液的pH=6.5,于是得出氯化钠溶液呈酸性的结论。你认为华雪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还需要增加什么对比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当适量的液体A和气体B是下列哪种组合时,打开
弹簧夹试管中的水会重新沸腾 ;
A.水和氧气 | B.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硫 |
C.酒精和氮气 | D.氯化钙溶液和一氧化碳 |
(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的水重新沸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