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
A.1、3、5 | B.2、4、6 | C.2、3、5 | D.2、4、5 |
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是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需有水的参与 |
B.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
C.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 |
D.ATP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水 |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
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可能是( )
A.分解了脂肪 |
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 |
C.只进行无氧呼吸 |
D.出现了无氧呼吸 |
关于在活细胞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既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进行 |
B.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C.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
D.既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 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不符合实验的是( )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
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
C.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
D.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