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人员对取自4种不同生物(甲、乙、丙、丁)的部分生活细胞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细胞内有几种结构,分别为a、b、c、d、e,它们具有下列特征:a、b、c均有双层膜,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c内膜上有突起;d、e是无膜结构,e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结构分析

 
a
b
c
d
e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
无变化

+

+
+
+
无变化

+
+
+

+
外层结构破坏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1)甲、乙、丙、丁4种细胞中             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2)写出五种结构的名称:  a          、b         、c          、d        、e          。
(3)材料乙的结构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
于[       ]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
(2)E不是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E1来自__________,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中,E2主要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生命活动。
(4)A1和A2相同吗?__________。根据你的分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
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
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由上表可知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

(3)根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_______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右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矿质元素浓度变化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__________。
(2)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B、C时,其中在__________浓度下施含有乙种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3)已知乙元素是DNA和各种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其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
(4)通常在水淹条件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减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