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广东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东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动。经过广泛的网络投票和专家集中论证,2011年1月27日,“岭南文化之大名片”评选结果公布。“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肇庆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
材料二: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积极地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纲要》中广东省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指导文化建设的?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公民在行动:
——在创建“低碳城市”的活动中,市民甲建议政府将一定区域划定为管制区域,除公交、工程抢险车以及特种车辆外,其他机动车一律禁行;并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
补充。
——市民乙在当地环保局网站上查阅了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和《某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由于找不到汽车尾气排放的监控数据,他直接打电话向环保局索要相关的信息,并要求环保局及时公开这些信息。
——市民丙在网上留言说:我们每个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获得回报,即使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会留下深深的足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公民如何进行“政治参与”。
美国曾是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2009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出医改方案,利益集团就公开叫板。美国保险公司和包括医生在内的高收入人群等都担心医改降低了自己的收益,不惜投入10亿美元作宣传鼓动唱反调,游说具有投票权的议员狙击医改;美共和党因选举政治而反对医改提案……
在历时十多个月的艰难跋涉后,2010年3月21日,几经修改的美国医改议案终于在众议院获得通过,23日经奥巴马签字,成为法律。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相关知识回答:
(1)有人说,在美国只要总统下了决心,基本上没有做不成的事。请运用美国政体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评析。(5分)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5分)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有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改变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破坏台海和平,是注定要失败的。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相关知识回答:
(1)从国家的结构形式上说明台湾与中央的关系。(4分)
(2)我们应该怎样为两岸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6分)
阅读《人生路上有沉潜》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从“发展观”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 (4分)
(2)从“人生价值”角度看,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如何在“沉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分)
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纲要》强调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7大挑战: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因为受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国际市场供求偏紧等因素影响,上述趋势在中长期内难以逆转。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