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
| A.君主专制 | B.民主共和 | C.中体西用 | D.君主立宪 |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
|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 C.决定实行对外开放 |
| D.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时因为上海完成了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统购统销 | C.“一五”计划 | D.土地改革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见下表,鉴于表中所反映的情况,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决定要
| A.超过印度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追赶美国 | D.重点发展轻工业 |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
|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
| C.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欣欣向荣 |
| D.李鸿章在这一时期创办了开平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