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的崛起 |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因为它并不损及其余的人的自由,后者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的自由。”材料主要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思想?
A.自由平等 | B.社会契约 | C.天赋人权 | D.人民主权 |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其中年份4最有可能是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
年份1 |
年份2 |
年份3 |
年份4 |
国家定价(%) |
94.4 |
37.0 |
22.2 |
10.3 |
国家指导价(%) |
0 |
23.0 |
20.0 |
7.0 |
市场调节价(%) |
5.6 |
40.0 |
57.8 |
82.7 |
A.1978年B.1985年C. 1991年D. 1993年
1945年7月 ,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 |
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D.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
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反满革命其实就是一场“秀才造反”的读书人革命,但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侠士”们的革命。清末及民国初年侠义之风盛行,并产生大量的文人侠士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 | B.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
C.留日及民主之风日益盛行 | D.科举制废除文人入仕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