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百姓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眼睛放在电脑和手机的屏幕上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发展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言论自由时代,但这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目前网络虚假信息、诈骗行为时有发生,个人隐私权得不到保护。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此后又颁布过诸多“规定”,但仍不能跟上“网情”。如何加强互联网治理有人认为互联网的治理完全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有人认为需要政府和公民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材料二“微”字是2012年度热词,有人提出:“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本是一个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间的极好工具,但低俗之风随之而来,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违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微博舆论引导需要加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互联网的治理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10分)

材料一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和日本经济疲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2011年A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2673. 59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增长7.3%,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
材料二 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减速及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A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逆势”而上。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正逐步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材料三加快转型升级是A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关键选择,是事关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场硬仗。这就要求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扩内需稳外贸,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新格局。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方位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力争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A省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
(1)结合材料一,分析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存在哪些经营困难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A省经济应该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的观点,请你谈谈对“A省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的理解。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城镇化多重效应,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福建省委省政府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二目前,福建省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1)结合材料一,分析福建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10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3)针对上述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出合理建议。
(4)有人认为,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城乡文化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城乡文化,就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析。

吉林省省情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两个基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三个优势”(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等战略。近年来,长东北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园区以“双合、双创”精神为文化内涵,力求打造一个功能范围辐射整个长吉图地区的技术创新及科技孵化加速园区。“双合”即国内外技术创新合作,国内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双创”即科技创新、智领创业,为吉林经济发展再添风采。借助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全省GDP三年来稳步增长。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吉林省的发展战略。(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