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依存的体系,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11分)
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控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2)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材料二:会议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推动十二五规划不断前进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10分)
(2)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3)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2010年10月,某市工商局为确保中秋、国庆节日期间食品市场的消费安全,集中开展月饼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严把月饼市场准入关,并加强对月饼质量的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以及过度包装等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月饼,切实维护节日食品市场秩序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如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上述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对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何启示?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图
材料二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611元、128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07元、3000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指出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重庆是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包括了“统筹区域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为统筹区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区域的经济发展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并要求各地必须超越传统的思维贯性,进行战略理念创新,紧紧依靠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使二者形成一股合力。
(1)试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
(2)试分析说明材料七中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住房关系民生,关系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11年1月,为了调控房价国务院颁布了“新国八条”,其“限购”令和房产税试点内容超过了去年4月份“国十条”的力度。2011年2月18日央行再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9.5%,为世界各国之最高。这一切表明,党中央、国务院调控房价的决心。
材料二 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生动力。
材料三 2011年2月25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六部门举办的热点问题形势报告会上指出,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役入力度;五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今年国家将集中财力保障改善民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为稳定房价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怎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