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D.“依法治国”方略 |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 )
|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
| 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
|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
|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
|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
|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