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出征的时机要差一点,2010年正好是太阳风年,太阳活动剧烈,嫦娥二号所处的空间环境更加恶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太阳风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 | B.色球层 | C.日冕层 | D.电离层 |
有关太阳风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 A.产生“磁暴”会电子仪表的正常工作 | B.两极和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
| C.影响地球上的气候 |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
嫦娥二号从升空到圆满完成任务期间,太空“天气”预报是保障卫星安全运转的重要环节,太空“天气”主要是指太空环境中的
①大气运动 ②大气成分 ③太阳活动、宇宙辐射 ④太空垃圾 ⑤天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
|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
|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
|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
下图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题。
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 | B.非洲中部 | C.非洲西部 | D.非洲北部 |
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更加便捷 |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
| C.中国需求扩大 |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 B.地壳抬升 |
| C.流水搬运 | D.风力侵蚀 |
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 B.绿洲面积增大 |
| C.干旱程度加剧 | D.流域面积扩大 |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农事安排。该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 A.种植园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 C.混合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合理有效安排农事活动 |
| B.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
| C.便于农民开拓销售渠道 |
| D.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
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夏至日拍摄到的日落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拍摄地点可能位于()
| A.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 |
| B.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 |
| C.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 |
| 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 |
景观拍摄于当地时间(地方时)()
| A.12月22日18时30分 | B.6月22日18时30分 |
| C.12月22日19时30分 | D.6月22日19时30分 |
图示区域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 B.风力堆积 |
| C.流水侵蚀 | D.流水堆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