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④探索民主共和之路
|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是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
| 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
| B.内阁成员可参与中央决策 |
| 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 |
| 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我朝”指的是( )
| A.汉朝 | B.唐朝 | C.明朝 | D.清朝 |
元朝御史高鸣进谏元世祖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为此元朝( )
| A.中央只设中书省 |
| B.推行三生六部制 |
| C.设枢密院独掌大权 |
| D.地方实行郡县制 |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材料中的“国初”是指( )
| A.西汉初年 | B.唐朝初年 | C.北宋初年 | D.明朝初年 |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 B.平衡了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
|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 D.打破了世族对选官权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