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析乙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4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12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8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12分)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二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量资料。
月份 |
气温/℃ |
降水量/mm |
月份 |
气温/℃ |
降水量/mm |
1 |
-1.6 |
77 |
7 |
24.0 |
89 |
2 |
-0.5 |
58 |
8 |
23.2 |
77 |
3 |
3.8 |
87 |
9 |
19.2 |
82 |
4 |
10.4 |
95 |
10 |
13.0 |
67 |
5 |
16.3 |
101 |
11 |
4.9 |
78 |
6 |
21.7 |
117 |
12 |
-0.5 |
68 |
(1)描述该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6分)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12分)
读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说出图中“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主要分布特点(4分)
(2)简述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意义。(10分)
(3)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中,生态城市建设是主要方向。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14分)
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得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材料二 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企业出6 000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
材料三 下图为199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1)从材料三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 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材料一中提及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实现了人口________的下降。(9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8分)
(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研究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观点一是继续实施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观点二则认为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明理由。(7分)
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8分)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7分)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7分)
(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7分)
(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