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世界万物的本原 | B.社会发展的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人的情感、感受 |
有人对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评述道:“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 B.组织华工出国垦殖筑路 |
C.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D.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
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
我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的特点: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普遍种植,棉布成为大众主要衣料 |
B.明清两朝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变化不大 |
C.清初实施了“男从女不从”的服饰政策 |
D.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束缚了人们思想观念 |
元人虞集《道园学古录》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这表明
A.行省独立于中书省管辖之外 | B.行省与中书省具有平等关系 |
C.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 D.行省和中书省没有隶属关系 |
《新唐书·柳冲传》称:“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制度的衰落 | B.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
C.科举制度的推行 | D.士庶等级差别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