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 上》)
(1)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认为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B.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以苗之“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态度。
C.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犹水之就下”,无法抗拒。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D.孟子认为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概括了战国时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当然,他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者之列,因此循循善诱告诫他要礼贤下士,“民归之”,才会“由水之就下”。

(2)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③者,鹯④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⑤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⑥。’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
【注解】①尔也:如此罢了。②圹:同“旷”,旷野。③爵:同“雀”。④鹯(zhan):一种像鹞鹰的猛禽。⑤艾:即陈艾,常用于灸病,存放时间越久,疗效越好。⑥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引自《诗经?大雅?桑柔》。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姓不想要的却强加在百姓身上,百姓想要的却从不满足,这样必定失去民心,继而失去天下。
B.要得天下,必得其民;要得其民,必得其心;要得其心,就一定要顾及百姓的需求。
C.不施仁政,便如同驱赶百姓;实施仁政,百姓便蜂拥而至。这鲜明的对比说明了没有仁德的君王,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
D.引用《诗》,是为了说明平常立志行仁的重要性。

上文采用了譬喻说理的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简述黛玉之死。
答:
(2)简述觉民逃婚的情节
答: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风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最终死于落凤坡。《三国演义》
B.一个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起了谋财害命的想法,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 ,骗她说是安眠药,要她放到商人的茶杯里,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就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毒死了。《复活》
C.“上帝啊,您怎么能这样对待您的妻子和女儿呢!”葛朗台 太太有气无力地说“以后不会了,不会了,”箍桶匠叫道,“你看吧,可怜的太大。”他到密室去,捧回来一把金路易,洒到床上。……
葛朗台害怕妻子死了遗产被女儿分走。为了让妻子身体好起来,他给她们金币,让她们高兴,以确保妻子能好好地活着,她的财产也能好好地握在自己手里。(《欧也妮·葛朗台》)
D.甘果瓦误入乞丐王国,按乞丐王国的规矩,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攀亲。这千钧一发之际,爱丝美拉达挺身而出,当场举行婚礼。以摔瓦罐的方法决定婚姻的期限是四年。善良的少女同意与他结为夫妻,只是为了救他一命,把他带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与他同房。《巴黎圣母院》

E.堂吉诃德 第二次出游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回家。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就把他积存的骑士小说以及书房全部烧掉。但他还是顽固地认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游侠骑士道的复兴全靠他一人”。《堂吉诃德》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②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③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
  (1)结合选段①、②,谈谈君子该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非。
  (2)选段③,孔子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量大能容人的德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宝玉生日夜宴,是《红楼梦》所有欢乐乐章最后的余音。从此,贾府败象频现,大观园不再有欢乐之声。请简述怡红群芳开夜宴的原因及相关情节。
(2)简述克洛德像幽灵似的跟踪弗比斯的情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