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胜迹,风骚贯古今。下面是围绕主题搜集的经典诗文,请你补充完整。
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① ;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平野尽, ② 。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 ;登岳阳楼,陈与义凭危徘徊:登临吴蜀横分地, ④ 。宣州饯别,李太白幽愤而作:抽刀断水水更流, ⑤ ;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东风不与周郎便, ⑦ ;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⑧ 。江流奔涌,你究竟能承载多少不一样的人世悲歌?逝者如斯,唯一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材料概括分析题
读书忌①
鲁迅
读书有“忌”,就是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明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枕边厕上,车里舟中,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品。然而先要读者的心里空空洞洞,混混茫茫。假如曾经看过《明季稗史》《痛史》,或者明末遗民的著作,那结果可就不同了,这两者一定要打起仗来,非打杀其一不止。
这几天偶然看见一部屈大均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即清康熙七年)八月做的《自代北入京记》。有些地方极有重量,抄几句在这里——“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②的《广庄》或《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明人小品,好的;语录体也不坏,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
(选自《鲁迅全集》,有删改)
【注】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日报·动向》。②中郎:此指曾官拜吏部中郎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第二段中作者摘抄《自代北入京记》的有关内容,有何作用?
请概述文中作者对待当时盛行阅读明人小品的态度。
“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这句话如何理解?
简答题。曹禺曾经说过:蘩漪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请结合戏剧情节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国演义》中,除周瑜、诸葛亮之外,还有哪些人助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大
捷?请分别概写他们所做出的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月20日,伦敦奥组委举行了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庆典,并公布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口号——“激励一代人”。到目前为止,中国运动员共有319人获得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他们正积极备战,力争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请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加以点评。(不超过30个字)
请你给备战奥运的中国健儿写一段寄语。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国古典诗歌构成意境的三种方式。(每点不超过6个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还有一种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看成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
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此刻,她那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