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
接种菌型 |
加入S型菌物质 |
培养皿长菌情况 |
① |
R |
蛋白质 |
R型 |
② |
R |
荚膜多糖 |
R型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④ |
R |
DNA(经DNA酶处理) |
R型 |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
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
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D.将活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
||
父本 |
母本 |
雌株 |
雄株 |
|
1 |
阔叶 |
阔叶 |
阔叶234 |
阔叶119、窄叶122 |
2 |
窄叶 |
阔叶 |
阔叶83、窄叶78 |
阔叶79、窄叶80 |
3 |
阔叶 |
窄叶 |
阔叶131 |
窄叶127 |
下列对上表有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
苏格兰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苏格兰牛的耳尖性状遗传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
B.由Ⅲ2的表现型可推定Ⅲ1为杂合子 |
C.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Ⅰ1 |
D.Ⅲ2与Ⅲ5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3 |
玉米子粒的种皮颜色无色透明(可描述为白皮)和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用纯种的红皮玉米与白皮玉米杂交,将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白皮玉米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
B.F1自交时,含双隐性基因的配子不能存活 |
C.如果对F1红皮玉米进行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
D.F2白色种皮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是3/7 |
矮牵牛花瓣中存在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A、B、E为控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矮牵牛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二者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若一亲本组合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1:…→白色-E→蓝色
途径2:…→白色-A→黄色-B→红色
A.亲本基因型为AABBEE×aaBBee或AABBee×aaBBEE
B.本实验无法判断A、B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F2中蓝色矮牵牛花自交,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2/3
D.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不会出现白色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