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能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即都是有利的 |
|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 C.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
| D.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经过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四倍体 |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见下表:
| 实验材料 |
生物数量(个/mL) |
||||||||
| 1 d |
2 d |
3 d |
4 d |
5 d |
6 d |
7 d |
8 d |
9 d |
|
| 枯草杆菌 |
180 |
160 |
140 |
160 |
180 |
160 |
140 |
50 |
60 |
| 大草履虫 |
- |
60 |
70 |
80 |
60 |
50 |
40 |
20 |
10 |
| 双小核草履虫 |
- |
- |
- |
- |
20 |
40 |
60 |
80 |
100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两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
|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
|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
|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
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l、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
| B.b、c、f点种群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
| C.a点和e点的增长速率与c点对应 |
| D.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
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
| A.(K-N)/K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 |
| 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
|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
| 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1点之前进行 |
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
| A.群落甲 | B.群落乙 | C.群落丙 | D.群落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