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B.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属于纯净物 |
C.我国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短缺 |
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C.湿衣晾干 | D.食盐水的蒸发 |
现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13.4g,向固体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固体恰好完全消失且所得溶液为中性。请你计算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A.2.2g | B.3.3g | C.4.4g | D.8.8g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含少量杂质 |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
A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氢氧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C |
稀盐酸 |
稀硫酸 |
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D |
二氧化锰 |
高锰酸钾 |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
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30% |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质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