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园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
为了                                       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
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选项“变大”、
“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 A 戴上“眼镜”(凸透镜 B ) ,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 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 5 % ~ 8 % 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 14 %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图中的  冲程实现。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  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  (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 ) 冲程的原理相似。

为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小科利用铜片、锌片作电极的水果电池(图甲)和电压传感器(精密电压测量仪)等器材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水果种类

电极插入深度 / cm

电极之间距离 / cm

测得电压 / V

1

哈密瓜

1.0

2.0

0.886

2

哈密瓜

1.0

4.0

0.885

3

哈密瓜

1.0

6.0

0.886

4

苹果

1.0

2.0

1.009

5

苹果

1.5

2.0

1.011

6

苹果

2.0

2.0

1.010

(1)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选用实验  (填组别)进行对比。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干电池与水果电池原理类似,其结构如图乙。若要改变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根据本实验的结论,你的做法是  

小科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  (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 ) 上,并完成实验。

(2)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 :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  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 θ .16枚鸡蛋的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 θ 大小。

(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  (填“钝端”或“尖端” ) 附近。

(2) θ 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  。由此可以从 θ 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  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