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
为了 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
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选项“变大”、
“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放在10cm刻度时,烛焰成像如图2中的 ;
(3)小华观察到烛焰如图2中的c时,蜡烛应放在刻度为 cm和 cm之间.在照相机、投影机和放大镜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形,如图1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和 .
(2)水沸腾的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该示数是 段所对应的温度(选填“AB”或“DE”).此实验室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如图1(a)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如图2所示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该实验结论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如果移走小磁针,该实验结论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 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 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2)若B液体是水,质量为1500g,则需吸收的热量为 J.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