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项为之强( ) ②方出神,(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忆童稚时 | B.则或/千或百 | C.以土砾凸/者为丘 | D.驱/之别院 |
.翻译下列句子。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文中所言的“物外之趣”具体指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眇眇兮愁予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③辇来于秦
④秦人不暇自哀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⑧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①⑥\②⑤⑧\③\④\⑦ | B.①\②⑤⑧\③⑦\④\⑥ |
C.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 D.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B.燕、赵之收藏 |
C.韩、魏之经营 |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则告诉不许 | B.用之如泥沙急于星火 |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今臣亡国贱俘 | D.秦人不暇自哀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②,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子卿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③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④,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有改动)
【注释】①律:即汉臣卫律,与李陵同降匈奴。②羝(dī):公羊。③爵:爵位。④衿:衣衫。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
B.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
C.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
D.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苏武的“至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句回答)
阅读文言文《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兄妹二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竟不可得()⑷但知其一()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2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 D.其反激之力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元方时年七岁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