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目眇眇兮予    ②复道行空,不霁何?    ③来于秦
④秦人不暇自    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⑥后人哀之而不
⑦独夫之心,益骄固     ⑧朝歌夜,为秦宫人

A.①⑥\②⑤⑧\③\④\⑦ B.①\②⑤⑧\③⑦\④\⑥
C.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D.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
C.韩、魏之经营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则告诉不许 B.用之如泥沙急于星火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今臣亡国贱俘 D.秦人不暇自哀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从之从:听从
B. 将吏亦心轻之轻:轻松
C. 何足为异足:值得
D.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更加
2.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 吾欲之南海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公与之乘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 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 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 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4.

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死于槽枥之间()
⑵不以千里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己爱民()④仰于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段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实词。
⑴水陆草木之花,爱者甚蕃。可()
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⑴予独爱莲出淤泥不染。之()而()
李唐来,世人爱牡丹。自()甚()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
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其境过清

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⑴但当涉猎()⑵蒙乃始就学()
⑶与蒙论议()⑷卿今者才略()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蒙正为不闻而过之佯:⑵ 悔不问穷: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