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共6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
(2)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基因的遗传特点是 。
(3)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 。如果不一定,试举一例说明 。
Ⅱ.女娄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已知女娄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某种基因型的花粉粒死亡。现有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中所示。请回答:
杂交 组合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雌 |
雄 |
|
1 |
宽叶 |
窄叶 |
无 |
全部宽叶 |
2 |
宽叶 |
窄叶 |
无 |
1/2宽叶、1/2窄叶 |
3 |
宽叶 |
宽叶 |
全部宽叶 |
1/2宽叶、1/2窄叶 |
(1)控制女娄菜叶型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宽叶基因是 性基因。
(2)第1组和第2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性植株,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
(3)第2组杂交实验中亲本中的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
(4)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中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 。
下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图谱,其中乙为伴性遗传。
(1)甲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遗传。
(2)乙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伴性遗传病。
(3)若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病的几率是。
(4)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病的几率是。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2P和35S作了标记,如下表:结果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
DNA |
标记32P |
31P |
蛋白质 |
34S |
标记35S |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和元素,各占和。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应有表中的元素。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 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 (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