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wé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调叶县尉 举:推荐 |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丁:遭逢 |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诬:欺骗、言语不真实 |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配:够得上、相当 |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4分)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神论
[西晋] 鲁 褒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损。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嬴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日:“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日:“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便:(价格)便宜 |
B.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走:走动,流通 |
C.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颜:面容,脸色 |
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长者丰衍而有余劳苦而功高如此 |
B.岂是之谓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以资政殿学士行 |
D.钱能转祸为福,因 败为成因 为长句,歌以赠之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功能以及在商品交易中的优越性,然后写钱币深广地渗入社会各领域,对伦理秩序的腐蚀,最后写钱币对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亵渎。 |
B.作者为了证明“有钱可使鬼”,举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例子:洛阳城中一位名叫朱衣的人,因我的兄长富有,对我也特别友好,竭力巴结我。可见当时拜金的人情世态。 |
C.本文语言丰富精妙、通俗明快、幽默诙谐。以四言为主,又有五六言、八九言骈偶排比句式穿插连缀其间,力求参差错落,整齐中富有变化,使人于顿挫跌宕中沉思凝想。 |
D.文章着重对金钱的神力从不同侧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堪称六朝文章中的一篇奇文。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 吕 公 欣 悦 于 空 版 汉 祖 克 之 于 赢 二 文 君 解 布 裳 而 被 锦 绣 相 如 乘 高 盖 而 解 犊 鼻 官 尊 名 显 皆 钱 所 致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
⑵ 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国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23.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周炅传
周炅,字文昭,汝南安城人也。祖强,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灵起,梁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保城县侯。炅少豪侠任气,有将帅之才。梁大同中为通直散骑侍郎、朱衣直阁。太清元年,出为弋阳太守。侯景之乱,元帝承制改授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景遣兄子思穆据守齐安,炅率骁勇袭破思穆,擒斩之。以功授持节、高州刺史。是时炅据武昌、西阳二郡,招聚卒徒,甲兵甚盛。景将任约来据樊山,炅与宁州长史徐文盛击约,斩其部将叱罗子通、赵迦娄等。因乘胜追之,频克,约众殆尽。承圣元年,迁使持节、都督江、定二州诸军事、戎昭将军、江州刺史,进爵为侯,邑五百户。
高祖践祚,王琳拥据上流,炅以州从之。及王琳遣其将曹庆等攻周迪,仍使炅将兵掎角而进,为侯安都所败,擒炅送都。世祖释炅,授戎威将军、定州刺史,带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嘉二年,留异据东阳反,世祖召炅还都,欲令讨异。未至而异平,炅还本镇。天康元年,预平华皎之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太建元年,迁持节、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五年,进授使持节、西道都督安、蕲、江、衡、司、定六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改封龙源县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其年随都督吴明彻北讨,所向克捷,一月之中,获十二城。齐遣尚书左丞陆骞以众二万出自巴、蕲,与炅相遇。炅留羸弱辎重,设疑兵以当之,身率精锐,由间道邀其后,大败骞军,虏获器械马驴,不可胜数。进攻巴州,克之。于是江北诸城及谷阳士民,并诛渠帅以城降。进号和戎将军、散骑常侍,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仍敕追炅入朝。
初,萧詧(chá)定州刺史田龙升以城降,诏以为振远将军、定州刺史,封赤亭王。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高景安帅师应之。于是令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统众军,以讨龙升。龙升使弋阳太守田龙琰率众二万阵于亭川,高景安于水陵、阴山为其声援,龙升引军别营山谷。炅乃分兵各当其军身率骁勇先击龙升龙升大败龙琰望尘而奔并追斩之高景安遁走尽复江北之地。以功增邑并前二千户,进号平北将军,定州刺史,持节、都督如故,仍赐女妓一部。太建八年卒官,时年六十四。赠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谥曰壮。
(节选自《陈书·周炅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西阳、武昌二郡太守带:带领 |
B.预平华皎之功预:参与 |
C.并诛渠帅以城降渠:他们的 |
D.率众二万阵于亭川阵:置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 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 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仁”、“义”的含义。
孟子认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韩非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 六反》)。请你对此二人的观点作分析和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郢州孟亭记
(唐)皮日休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之为尤。介其间者能不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呜呼!先生之道,复何言耶?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为士之道,亦已至矣。
先生,襄阳人也,日休,襄阳人也。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说者曰:“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每有观型之志。四年,荥阳郑公诚刺是州,余将抵江南,舣舟而诣之。果以文见贵,则先生之貌纵视矣。
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日休时在宴,因曰:“《春秋》书纪季公子友,仲孙湫字者,贵之也。故书名曰‘贬’,书字曰‘贵’。况以贤者名署于亭乎?君子是以知公乐善之深也。百祀之弊,一朝而去,则民之弊也去之可知矣。”见善不书,非圣人之志。宴豆既徹,立而为文。咸通四年四月三日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拘奇抉异拘:取 |
B.北齐美萧悫美:称赏 |
C.荥阳郑公诚刺是州刺:刺史 |
D.舣舟而诣之舣舟:停船靠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介其间者能不愧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日休时在宴,因曰相如因持璧却立 |
C.先生之道,复何言耶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D.则先生之貌纵视矣去今之墓而葬焉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日休对孟浩然的诗作了精当的评论。他认为,孟浩然的诗同李白、杜甫一样,都是“大得建安体”,就是说孟浩然诗明朗刚健,具有建安诗歌的风骨。 |
B.郑刺史命人画孟先生的像在郢州亭子里,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亭子就命名为“孟亭”。 |
C.孟浩然有很多诗句可以和古人相媲美,皮日休在文中例举了几个,并认为孟先生被人称道的诗句还有很多。 |
D.皮日休认为称呼人的名是贬义,称呼人的字是尊重。郑刺史把郢州亭子称为“孟亭”是对孟先生的尊重,这是件善事。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 慕 其 名 亦 睹 其 貌 盖 仲 尼 思 文 王 则 嗜 昌 歜 七 十 子 思 仲 尼 则 师 有 若 吾 于 先 生 见 之 矣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
(2)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