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前一时期“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消毒剂是ClO2或Cl2等的稀溶液,其中ClO2溶液的消毒效果较好。已知ClO2常温下呈气态,其分子构型与水分子的分子构型相似,在自然环境中ClO2最终变为Cl。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O2的分子结构呈V型,属非极性分子
B.ClO2中氯元素显+4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其消毒效率(以单位体积得电子的数目表示)是Cl2的5倍
C.ClO2、Cl2的稀溶液用于环境消毒,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人畜无任何危害
D.常用Na2SO3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还原NaClO3来制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3+2NaClO3+H2SO4====2Na2SO4+2ClO2↑+H2O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Na+、H+、CO32-、Cl- B.Mg2+、Al3+、NO3-、OH-
C.K+、 H+、SO42-、OH- D.Al3+、Fe2+、Cl-、SO42-

FeCl3溶液、Fe (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是透明的液体 B.都有丁达尔效应
C.都是红褐色液体 D.分散质的粒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纯铁的熔点为1535 ℃,而在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A.铁的纯度高,所以熔点变低 B.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C.合金的熔点高于它的成分金属 D.生铁在高炉内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金属铝活动性较弱,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氧化铝薄膜包住了熔化的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