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
、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句话有什么象征意义?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作者面对眼前的紫藤萝花和回忆中的紫藤萝花,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学会转身【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提出观点 |
A |
|
分析论述 |
B |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
论证方法:C |
|
得出结论 |
D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
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4分)
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我从来没有见过呢。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的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黑;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地下深处寻找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着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的时候,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延伸部分。
天哪!他看到了什么啊?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枝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头,在空中散发出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着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天那!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本文赞颂了玫瑰树根什么精神?
答:赞颂了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限定10个字以内) 下面的说法与这篇短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 |
B.树根有那样的顽强精神,应该到地面上来,更充分地显示它存在的价值 |
C.这些枯黄笨拙的树根,在这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
D.树根为树枝为花朵供应了充足的水分,固然可敬,但也实在太可惜了他的一生。 |
读本文,想一想,在大地之上,也应有懂得爱和憎的生物,请举出一例,用生动的语言,赞颂它的精神。
赢得尊敬
高连刚
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让别人崇拜你,但最起码要力争别人尊敬你。赢得尊敬,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有位山村教师,先后数次放弃回城调换工作,并常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把毕生年华都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虽落得家徒四壁、清贫如洗,但他非常满足,即使患癌症晚期,依然默默无闻如一根蜡烛,在深山发着最后的光和热。记得我去采访他,在回答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固守大山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是人们对我的尊敬!
尊敬,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荣誉。它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钦佩之情,像一面镜子,照射着社会对一个人人品的正确评判。受人尊敬,既是我们人格魅力的彰显与影响,也是衡量自身是否得到他人认可与赏识的一把尺子。它是生活的法则,是人生的荣耀。生活中,有人只要振臂一呼,即会群起响应,甚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这其中不乏有尊敬的作用。
赢得一个人的尊敬,其实就握住了一个人对你的信任、拥戴、追随,甚至乐意为你献出生命。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尊敬两字,却并不那么容易赢得,更不是靠金钱、权势赚取。这里有则富翁与穷汉的故事,多少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一天,富翁与穷汉走到了一起,富翁对穷汉说:“我这么有钱,你尊敬我吗?”穷汉回答:“你那么有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又说:“我把一半财富送给你,你尊敬我吗?”穷汉摇摇头回答:“不,如果这样,我就有了和你一样多的财富,我俩可以平起平坐,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不甘心,接着问道:“我把全部财富都送给你,这下你该尊敬我了吧?”穷汉笑了笑,摇摇头又回答:“这样,我成了富翁,你成了穷汉,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翁自恃有钱,本想在穷汉身上得到尊敬,不想竟这般无奈和徒然。黄金有值,尊敬无价,金钱能换来物质享受,却买不来人心。尊敬是发自人肺腑的真情实感。那些受了金钱诱惑或权势压迫的人,表面对你唯唯诺诺,看似有多么恭敬,其实是装出来的臣服,并非发于真心,是一种物化的、虚伪的尊敬。真正的尊敬,需要我们用真诚、关爱赢得,需要人身上一切美好的、向善的品性获取。而且尊敬是相互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只有用博大无私的胸怀、广阔无垠的爱心,才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道尊敬的彩虹,让我们受益终生。
(摘自《青年博览》2004.11 有改动)为什么说受人尊敬是“生活的法则”?请结合文中的阐述说说你的理解。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人们对我的尊敬”会成为山村教师支撑自己固守大山的力量?
山村教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穷的孩子而赢得了尊敬,而富翁把钱送给穷汉却没能换来尊敬。这是为什么?请分别从山村教师和富翁的角度说说其中的道理。
你是否同意划线句的说法?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读了本文,你对“尊敬”的含义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
(甲)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乙)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乙中“佳树”指甲段中的。
甲文中“极常见、极易生长”体现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
A.北方有佳树 | B.羞与楠枋伍 | C.甘居榆枣俦 | D.丹青标风骨 |
在写作特点上,最准确地显示甲、乙区别的是( )
A.抒情—言志 | B.赞美—自勉 | C.对比—拟人 | D.昂扬—朴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