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苏轼《放鹤亭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②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
B.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
C.①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②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
D.①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
对文中“有是哉”的“是”所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 B.南面之君,好之则亡其国 |
C.山林遁世之士,犹不能为害 | 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
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
C.第三段通过卫懿公爱鹤与刘伶、阮籍好酒的对比,说明好酒无害,爱鹤亡国。 |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抒写了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
断句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彭 城 之 山 冈 岭 四 合 隐 然 如 大 环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春 夏 之 交 草 木 际 天 秋
冬 雪 月 千 里 一 色 风 雨 晦 明 之 间 俯 仰 百 变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⑴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④,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丁】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同“蠕”微动。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
③兰槐:一种香料。④滫,xiǔ,臭水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形:形状,形体。 |
B.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渐:浸泡。 |
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就:接近。 |
D.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长:长大成人。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B.一可以为法则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C.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D.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下面各句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四段文字的基本观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段文字说的是,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
B.【乙】段文字说的是,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 |
C.【丙】段文字说的是,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 |
D.【丁】段文字说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帮助,不要自己逞强。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后。明日,召问其故,曰:“玉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①,复欲剖分东平地。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裁书署置,焕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
注:①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间道:小路 |
B.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复:恢复 |
C.使诣帝前陈诉诣:到 |
D.楚才恻然良久恻:哀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臣为韩王送沛公 |
D.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2)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王玉汝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挂 于 患 而 欲 谨 则 无 益 矣 自 知 者 不 怨 人 知 命 者 不 怨 天 怨 人 者 穷 怨 天 者 无 志 失 之 己 反 之 人 岂 不 迂 乎 哉!(选自《荀子·荣辱》)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善至矣
皮日休《原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出众,出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炳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且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哉?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格,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矣,是徒涉而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
来书所谓汲汲于立法宁人者,乃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记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太早计矣。
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余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聊复所为,俟见方尽。湜再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炳于犬羊炳:鲜艳,明亮 |
B.何遽称力不能哉逮:突然 |
C.有司高张科格格:格律 |
D.聊复所为聊:姑且,暂且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未自尽其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B.乃在位者之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是徒涉而耻濡足也泉涓涓而始 |
D.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
(2)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作者在信中给了李生哪些建议?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