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右。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州归附。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非泉璨之罪。”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荆蛮旧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在州遂历七载。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俭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乃谓俭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俭还州,密为之备。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事平,以俭谋,赏奴婢三百口。
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天和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建德四年,诏曰:“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今,无惭曩哲。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今还其妻子。”子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曩(nǎng):先前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平,以俭谋元:开始
B.州归附举:发动
C.以古今,无惭曩哲方:比较
D.是我之,非泉璨之罪愆:过失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的一组是
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④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⑤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⑥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俭年少时就品行端正,行为庄严谨慎,平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更从不与人胡乱结交。孝昌年间,他被从家中起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
B.百姓状告长孙俭的部下泉璨,后经审问查证情况属实,他立即召集部属并且宣布罪不在泉璨,而源于自己的失职,并且肉坦自罚,来警戒众人。
C.长孙俭曾和众位大臣侍坐于太祖皇帝,太祖对长孙俭的进退举止十分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名字不好,所以赐他名为“俭”,来彰显他的高雅情操。
D.长孙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逝。在他的遗书中请求皇帝同意自己葬于太祖皇帝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第归还给朝廷。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
⑵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语言)
C.履(登上)至尊而制六合
D.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遗策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已 定 始 皇 之 心 自 以 为 关 中 之 固 金城 千 里 子 孙 帝 王 万 世 之 业 也(3分)
②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译文:
魏征说,君民乃水和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始皇取得天下之后,采取了怎样的治民政策?请你从原文中概括并对这些政策做简单评价。

下面的《寡人之于国也》选段,按要求答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狗鸡豚彘之畜,无失其时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
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举以自代举:举荐

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青麻头伏焉
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不以迁谪介意
B.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不以迁谪介意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翻译: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
译文:
(2)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译文:
(3)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瞬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则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①,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媒蘖:喻诬陷使有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辈兴阑矣阑:衰落
B.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酡:酒后脸发红
C.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市恩:指用手段向别人讨好
D.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侪:一齐,共同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③遭戆者于道。④戆者止之。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书童掌灯,油灯倾倒弄脏了梅庄主人的朝衣,黠者说这不吉利。主人发怒,让朴者杖打黠者,而戆者则直言劝止了此事。
D.戆者直言也引起主人不满,而黠者则诱朴者诬陷戆者有罪,劝主人赶走他。在主人遇难之时,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