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视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 A.①② | B.③⑤ | C.②⑤ | D.①③ |
如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TP产生的结构有2和5 |
| B.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分子,进入叶绿体终被利用,穿越的磷脂分子层数为4层 |
| C.1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
| D.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
从前科学家在研究疟疾时,认为:①.疟疾可能和污水有关;②.排除污水,当可防止疟疾;
③.若干地区的人们设法清除湿地,这些地区的疟疾患者大为减少。上面三个叙述中
| A.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
|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
| C.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
|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
|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
| 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
| 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关系 |
下列哪一项属于次生演替
| A.冲积平原的形成 |
| B.裸岩的风化 |
| C.天然湖泊的淤积 |
| D.荒化的农地 |
病毒H1N1亚型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后即不断地有新亚型的报道。下图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构造示意图,其中甲(简称H)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乙(简称N)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抗病毒药物“达菲”(Oseltamivir)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问“达菲”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哪一过程
| A.病毒入侵细胞 | B.病毒的核酸复制 |
| C.病毒粒子的组装 | D.子病毒释出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