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该化合物称为 ,组成这个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 。
(2)该化合物是通过 反应失去 个水分子后形成的;其合成场所是 。
(3)该化合物中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健叫做 ,表示为 。
(4)该化合物中各有多少个羧基、氨基? 。
(5)两个氨基酸缩合成二肽产生一个水分子,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
A.氨基 | B.R基![]() |
C.氨基和羧基 | D.羧基 |
(6)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______________个肽键。
华南虎有个让中国人自豪的名字——“中国虎”,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华南虎和大熊猫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该信息来源于____________.
(3)下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依次表示华南虎的、。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_____
(4)大熊猫对人类有观赏、科学研究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近几十年来,人类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该措施属于__________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杜氏盐藻属于海洋中一种单细胞藻类。为研究海洋常见重金属污染物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于A~E五种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度,结果如图。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特征。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杜氏盐藻密度,取藻液前,应将藻液________,以利于准确计数。
(2)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杜氏盐藻种群的种内竞争程度,第8天时比第16天时________(强/弱)。决定杜氏盐藻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浓度越大该作用越______。得到上述结论的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内,
含Pb2+培养液中的杜氏盐藻密度比不含Pb2+培养液的杜氏盐藻密度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此湖泊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此湖泊不同水层分别分布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在________上具有分层现象。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_______调节。若该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此生态系统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0.0028 |
0.027 |
0.027 |
0.35 |
0.34 |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3)由于湖泊上游污染严重,工作人员在湖水上游修建了厌氧沉淀池等,污水先经沉淀处理,其主要通过池中的________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被植物利用。此湖泊的污染和治理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和速度.
(4)下图乙中a-d表示藻类和鲢鱼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若c1=a2+b2+c2+d2,则从藻类到鲢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下图表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甲型H1N5病毒抗体的设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甲型H1N5病毒抗体基因奶牛的过程中,①过程属于基因工程中的构建,这要求甲型H1N5病毒抗体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
(2)转甲型H1N5病毒抗体基因奶牛可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甲型H1N5病毒抗体,③过程需将受精卵培养到时期再植入母体。可以采用技术,培养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奶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Ⅰ最可能是细胞,筛选出的Ⅱ细胞才既能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4)制备单克隆抗体也可以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不同,植物体细胞杂交在细胞融合之前要用对细胞进行处理,以除去细胞壁;常用的促融剂是。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 :条形叶=13 :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遵循的遗传定律有。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如果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