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表示将人的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获得部分杂种细胞的过程(注:杂种细胞中人类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各种杂种细胞保留人类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表1表示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
杂种细胞系 |
||||||
![]() |
|
A |
B |
C |
D |
E |
人体基因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人体染色体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I.请据图1和表1回答问题:
(1)图1中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种),再用特定的 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种细胞。
(2)培养杂种细胞时,根据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配制培养基,此外经常会在培养基中加入 。培养过程细胞需置于含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
(3)若只考虑人的成纤维细胞与鼠细胞两两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假如每种杂种细胞只保留了人的1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考虑,杂种细胞可能有 种。
(4)据表1推测,第2染色体上有第 基因,可进一步证明萨顿的假说 (萨顿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正确的。人体中,第1基因和第 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某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的动物,其眼色有深红、猩红和无色三种,基因控制情况未知。回答以下问题:
(1)如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的深红眼个体与纯合的无色眼个体交配,F1均为猩红眼,则F1随机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F2再随机交配所得F3中深红眼个体占。(假设每代个体数足够多,下同)
(2)如该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显性基因控制情况见下图所示,隐性基因控制合成的酶无活性。
①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深红眼个体与无色眼个体交配,F1中深红眼个体占1/4,则该深红眼亲本个体的基因型为,F1中深红眼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动物三种眼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种。两猩红眼雌雄个体交配,子代出现无色眼个体,则亲本杂交组合共有种。能产生aXb配子的深红眼雌性个体与能产生aY配子的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子代中深红眼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③从上图信息可知,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
将葡萄试管苗接种到含有所需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三角瓶用外包牛皮纸的棉塞封口,然后将其置于人工培养箱中(每个培养箱中有40个三角瓶)。培养箱的温度为25 ℃,光周期设定为24 h,每天8:00~0:00设定为光照培养阶段,0:00~8:00设定为黑暗培养阶段,其他条件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待试管苗正常生长后,监控一天内光照阶段及黑暗阶段,培养箱及三角瓶中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据表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内培养箱和三角瓶中光照阶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黑暗阶段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
(2)光照阶段培养箱和三角瓶内CO2浓度从最高值降至最低值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个小时。9:00~0:00时间段,三角瓶内CO2浓度不变的原因是,其中9:00~11:00时间段,试管苗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的来源是。
(3)黑暗阶段三角瓶内CO2浓度上升最快时的速率为μL·L-1·h-1,之后CO2浓度上升速率降低,原因是。
(4)培养箱和三角瓶中CO2浓度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达到一致,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在矮牵牛的体内能合成一种能抗除草剂的物质即抗草胺磷,下图是利用矮牵牛来培养转基因大豆的过程。
(1)图中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在构建①的过程中,要用到的对识别的序列具有特异性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将①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往往要用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成为____细胞,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
(3)②中的部分农杆菌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过程需要在恒温箱中_________培养,注意观察、记录_________的生长情况。
(5)人工种子是以图中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____________包装得到的种子。
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分别为黄色、红色和橙色的三个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黄色×黄色→黄色
实验乙:橙色×橙色→橙色∶黄色=3∶1
实验丙: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4∶1
请分析并回答:
(1)上述柑橘的果皮色泽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色是隐性性状。
(3)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丙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是,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4)若亲代所用橙色柑橘的基因型相同,则实验中亲代和子代橙色柑橘的基因型共有种,即。
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2为能量流经某种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和乙之间碳的传递形式是。
(2)图1中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鹰的营养级为。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数量一定会下降吗?,试分析原因:。
(4)若图2为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的A表示蛇的摄入量,那么B表示蛇的。要保证蛇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