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
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B.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持其踵为之泣 |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
①流水横其前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2)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3)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①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②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天子甚尊任之。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商言有固疾,后有耿定事,更诡道因李贵人家内女,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而商子弟亲属,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
商死后,连年日蚀地震,直臣京兆尹王章上封事召见,讼商忠直无罪,言凤颛权蔽主。凤竟以法诛章。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多骄僭僭:超越本分 | B.义足以厚风俗厚:加厚 |
C.自恨失言恨:悔恨 | D.奏果寝不下寝:搁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凤竟以法诛章 |
B.徙为左将军非人力所为 |
C.天下患苦之有鼎折足之凶 |
D.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故应是而日蚀 |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凤以晓商曰 | B.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
C.商免相三日 | D.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
B.王商得罪了以王凤为首的许多官员,当太中大夫张匡以日食发生因由阴险攻击王商时,汉成帝便听其谗言罢免王商官职。 |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
D.王商死后,忠臣王章对皇上论说王商正直无罪,认为王凤独揽大权,对皇上隐瞒事情真相,以致王章被王凤杀害。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②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安字安石,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①。”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②,其名犹出万之右。安妻,刘惔③妹也,既见己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 “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时苻坚强盛,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张)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谢)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门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及薨,年六十六。帝赐东园秘器等,赠太傅,谥曰文靖。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节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①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②衡门:简陋的房屋。③刘惔:字真长,沛国萧人,汉室之裔,历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故世称刘尹。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导亦深器之 器:器重 |
B.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 黜:罢官 |
C.时苻坚强盛,率众,号百万率:全部 |
D.既罢,还内,过门限,心喜甚 限:门槛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谢安“沉静有识”的一项是
①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
②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
③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④(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
⑤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谢安与孙绰等人泛舟,海中风浪汹涌,谢安谈笑自如,与众人恐惧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
B.谢安喜欢独处安静,无意于为官,到了四十多岁才有进入仕途的意愿,此后果然不同凡响。 |
C.面对苻坚大兵压境,晋朝京师震恐,谢安却命人驾车出游,与张玄下围棋,以别墅赌输赢。 |
D.谢玄打败苻坚的消息传到谢安府中,谢安只显示出些许高兴的神色,然后继续与客人下棋。 |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2)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
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江阴邑令战死
(明)李诩
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
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颔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
公从兵宪①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虞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罹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
夫公之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②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
钱公名錞,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
【注】①兵宪:领兵的长官。②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颔之颔:点头。 |
B.不虞侵城之至也虞:忧虑。 |
C.身罹数刃罹:遭受。 |
D.乃平日所素植也植:这里指埋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
B.汝其有知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
C.夫公之死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
D.以保民为计 |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
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③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
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 |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
C.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身,亲自 |
D.楚王阴令羽诛之阴,阴沉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D.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⑶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