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的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①,老病有孤舟②。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字:这里指书信。②有孤舟: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③戎马:军马,借指战争,战乱。大历三年八月,吐蕃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邠州(今陕西旬邑西)。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就点明题旨,作者实现了目睹名湖的愿望,含初登岳阳楼的欣喜之情。
B.尾句“凭轩涕泗流”,联系三、四联诗句,诗人是在为国家危难而哭,更是在为个人身世而哭,确实令人为之动容。
C.中间两联,上联侧重于景,下联侧重于情,两联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雄浑与身世的悲苦互相映衬,意蕴丰富。
D.作者登楼有感,感慨国运民生,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把湖山之胜、个人之悲、国家之难结合起来抒写,形成了沉雄悲壮的艺术境界,在诸多写岳阳楼的诗篇中,它格调更高,难能可贵。
B.诗歌意蕴丰富,前后相应,首字“昔”,就暗指诗人在长安一带十多年的时间,在空间上与“关山北”暗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C.整首诗对所见景物进行精微刻画,善于从小处落笔,注重局部事物的形象化,着力创造诗的细节意境,含蓄细腻地展露心扉。
D.诗歌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言志,景以衬情,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的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縠:有皱纹的纱。
下列对这首词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东坡”是苏轼的号,这里是词人自称,点明了夜饮的人物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营营:周旋、忙碌,内心急躁状,形容为功名利禄竟逐钻营。这句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D.“夜阑风静縠纹平”,縠纹:比喻水波细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下面对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静衬动,以无声衬有声,通过写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家僮鼻息如雷和词人谛听江声。
B.词的结尾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C.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旷达而伤感的心境。
D.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
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可从修辞、人物描写的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欧阳修的《浣溪沙》,完成后面小题。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请说出“白发戴花君莫笑”一句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