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①、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
②、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水鸟名。②白蘋:水中浮草。
8.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
9.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
▲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上阕末句“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
赏析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8-19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其“诗骨”是。
19.联系全诗,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诗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润州听暮角①
(唐)李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10.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11.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