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用电压表、电流表、电键、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标有“1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若干导线做“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元件均完好,且连接时各个接点的接触都良好。

① 连接电路后,闭合电键S,他们发现电流表A无示数,电压表V有示数,且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始终都不变为6伏,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9)_____。
②经讨论,该小组同学重新连接,并按照正确步骤实验,在滑片P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的最小示数如图14所示,读数是____(10)____,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11) 伏,这时候测得的待测电阻的阻值是____(12)___欧。
③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13)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芸和小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8,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

(1)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他发现光屏上承接蜡烛的像偏下,则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
(2)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原因可能是u_____f(选填“>”、“=”或“<”)。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说明远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

图17是小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小玮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玮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确定像的位置后测出了一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即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小玮的做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其中图15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16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的关系。

某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 (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移走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5)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
为了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
为了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
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