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某校初中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该校六年级至九年级共四个年级的男生中,分别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所有被测试者的“引体向上”次数情况如表一所示;各年级的被测试人数占所有被测试人数的百分率如图5所示(其中六年级相关数据未标出).
次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人数 |
1 |
1 |
2 |
2 |
3 |
4 |
2 |
2 |
2 |
0 |
1 |
表一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写出结果):
(1)六年级的被测试人数占所有被测试人数的百分率是
(2)在所有被测试者中,九年级的人数是 ;
(3)在所有被测试者中,“引体向上”次数不小于6的人数所占的百分率是 ;
(4)在所有被测试者的“引体向上”次数中,众数是
(本小题5分)如图,在图中求作⊙P,使⊙P满足以线段MN为弦,且圆心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加黑)。
(本小题满分10分。每题5分)
(1)计算:;
(2)解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坐标为(0,3),顶点C坐标为(8,0).直线交AB于点D,点P从O点出发,沿射线OD方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x轴向原点O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当点Q到达O点时,点P停止移动.连结PB,PC,设运动时间为
秒.
(1)求D点坐标;
(2)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P点坐标;
(3)若点P,Q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点O,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Q相似,求P的运动速度a的值.
如果抛物线C1的顶点在抛物线C2上,同时,抛物线C2的顶点在抛物线C1上,那么,我们称抛物线C1与C2关联.
(1)已知两条抛物线①:y=x2+2x-1,②:y=-x2+2x+1,判断这两条抛物线是否关联,并说明理由;
(2)抛物线C1:y=(x+1)2-2,动点P的坐标为(t,2),将抛物线C1绕点P(t,2)旋转180°得到抛物线C2,若抛物线C2与C1关联,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
(1)如图1,直线//
//
//
,且
与
,
与
之间的距离均为1,
与
之间的距离为2,现将正方形ABCD如图放置,使其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求正方形的边长;
(2)在(1)的条件下,探究:将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如图2,当时,求菱形的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