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下列各组词语在文
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供养无主:供养祖母的事无人操持。 |
B.举臣秀才:举,举荐。秀才,科举院试考中后称秀才。 |
C.拜:授官或封爵。 |
D.除:任官,除去旧官任命新官。洗(xiǎn鲜)马:也称“先马”,汉时为太子的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 |
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
下面句子中都是反映李密家境状况的一组是 ( )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⑥ | D.①②④⑤ |
翻译下列句子。
①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年十七,州郡辟召,皆不就。司隶命为都官从事。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大震。属二都①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琨②诚系王室,谓峤曰:“昔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河北,使卿延誉江左,子其行乎?”对曰:“峤虽无管张之才,而明公有桓文之志,欲建匡合之功,岂敢辞命。”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
峤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峤素有知人之称,凤闻而悦之,深结好于峤。会丹阳尹缺,峤说敦曰:“京尹辇毂喉舌,宜得文武兼能,公宜自选其才。若朝廷用人,或不尽理。”敦然之,问峤谁可作者。峤曰:“愚谓钱凤可用。”凤亦推峤,峤伪辞之。敦不之从,表补丹阳尹。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前,凤未及饮,峤因伪醉,以手版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敦以为醉,两释之。临去言别,涕泗横流,出阁复入,如是再三,然后即路。及发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而与庾亮深交,未必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由是凤谋不行,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二都:指西晋的洛阳、长安。②刘琨:西晋平北大将军。③硃雀桁,桥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能属文写作 |
B.州郡辟召,皆不就成就 |
C.敦然之这样 |
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告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 |
B.峤举奏之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 |
C.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
D.深结好于峤峤于朝廷甚密 |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温峤堪为“栋梁之任”的一组是
①少以孝悌称于邦族②峤举奏之,京都振肃
③檄告华夷,奉表劝进④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⑤峤因伪醉,以手版击凤帻坠⑥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峤年轻时就因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在同族中受到称道。他担任都官从事后,上奏检举颇有名望但好搜刮钱财的庾凯,京都官员都大为震动。 |
B.东西二都沦陷,国家败亡。晋元帝占据江南。仍然效忠晋朝的刘琨想在北方建功立业,被任命为左长史,发檄文遍告华夷各族,呈表劝元帝即位。 |
C.温峤假意奉承王敦,并极力与钱凤交好,被王敦任命为丹阳尹,饯别时他假装醉酒辱骂钱凤,使王敦没有听从钱凤的意见,从而回到京都。 |
D.温峤早已预料到王敦等人有谋反之意,后王敦果然谋反。当叛兵即将攻到京都时,温峤考虑到敌众我寡、情势危急,就先烧掉了硃雀桁桥。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欲立功河北,使卿延誉江左,子其行乎?
②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国门)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www.k@s@5@u.com高#考#资#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善:善于 | 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制:裁决 |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飨:犒劳 | D.求贤良,举冯唐举:举荐 |
以下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②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傅青主善书画[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①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②,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③某与傅善,啖④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①重违:难违。②帙: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俟月上东向俟:等待 |
B.遂掷笔搓纸而辍辍:停止 |
C.丐书庵额丐:给予 |
D.傅睨之而笑睨:斜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正不阿的--组是(3分)
A.①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
B.①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②以僧无行,不许 |
C.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
D.①屡书,屡自拉弃之②遽索纸,纵笔为之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
B.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
断句和翻译。(6分)
(1)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注]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史记•管晏列传》)
[注]:有三归:有三姓女子嫁给管仲,当时女子出嫁曰“归”。反坫: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坫,音diàn,古代设于堂中两楹间的土台,低者供诸侯相会饮酒时置放空杯,高者用以置放来会诸侯所馈赠的玉圭等物;郑玄注:“反坫,反爵之坫也。……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爵,酒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 |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鲍叔知其贤 | B.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之声难于上青天 |
C.知与之为取 | D.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 B.管仲事∕公子纠 |
C.尝∕与鲍叔贾 | D.与俗同∕好恶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4分)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分)
(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贞,字元正,阳夏人。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往华严寺,请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贞于江陵陷没。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
初,贞在周尝侍赵王读,王即周武帝之爱弟也,厚相礼遇。王尝闻左右说贞每独处必昼夜涕泣,因私使访问,知贞母年老,远在江南,乃谓贞曰:“寡人若出居蕃,当遣侍读还家供养。”后数年,王果出,因辞见,面奏曰:“谢贞至孝而母老,臣愿放还。”帝奇王仁爱而遣之。
(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雅:向来。 |
B.尝因宴席问确曰因:趁着。 |
C.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夺:改变。 |
D.信哉,孝门有孝子信:相信。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谢贞“至孝”的一组是 ( )
①祖母不食,贞亦不食②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③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④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⑤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⑥每独处必昼夜涕泣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贞自幼聪敏。八岁时,他曾经作了一首《春日闲居》诗,他的才华得到堂舅尚书王筠的赞赏;十三岁时,他就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
B.谢贞性格淳厚,有孝性。十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谢贞悲伤过度,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就去华严寺请禅师开导谢贞,谢贞这才勉强进食。 |
C.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诏令还府,但他由于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去任职。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看见他形容憔悴,不觉泪流不止。 |
D.谢贞任赵王侍读时,赵王听说他独自一人时经常昼夜哭泣,私下打听得知谢贞母亲年老,远在江南。赵王深受感动,在他出宫到藩国居住时,就让谢贞返回了江南。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2)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