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1
)产生的O2按从左到右的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g→f→(____)→(____)→(____)→c→d→a→b→(____)。(有必要装置可以多次选择)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所取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准确称取0.92 g样品,经充分反应后,A管质量增加1.76 g,B管质量增加1.08 g,则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6)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
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若A为30%H2O2溶液,B为MnO2,C盛有氢硫酸(H2S)饱和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是;继续通气体于C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消失,这是因为在溶液中I2能被氧化为HI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E,足够长的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4)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等体积的AlCl3与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溶液中含有铝元素质量为沉淀中含有铝元素质量的2倍,则c(AlCl3)与c(NaOH)的比值是___________
(15分)环己酮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制造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实验室常用铬酸氧化环己醇制备,但铬酸较贵且污染环境。某化学兴趣小组尝试用中学化学更常见的次氯酸钠代替铬酸制备环己酮。有关物质信息、实验流程及实验装置图如下:
环己酮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密度为0.95 g/mL,熔点为—45 ℃,沸点为155 ℃,溶解度(100 mL H2O)为2.4 g (31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开始的前5min内,为了将体系温度维持在30~35℃,除了用冰水浴冷却外,采取的措施还有。
(2)加入饱和NaHSO3溶液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确保加入的饱和NaHSO3溶液已经足量,可以取少量烧瓶中的液体,加入(填写应该加入的试剂),若看到,则说明NaHSO3溶液足量。
(3)为将馏出液的pH调至中性,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 B.无水碳酸钠 | C.浓硫酸 | D.氢氧化钠固体 |
(4)调节pH后还需加入精制食盐,其目的是,“取有机层”时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填下图对应的字母)。
(16)实验室要配制0.1mol/L的稀硫酸98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 ______ 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______ (填代号) 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 。
①烧杯 ②10 mL量筒③20 mL量筒 ④托盘天平(带砝码) ⑤玻璃棒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 ______ 。
(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①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
②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③容量瓶没有干燥。()
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并检查不漏水,且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 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并检查不漏水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 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在30 s内颜色不再变化,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中加入5 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_____色变为_____色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__________。
(5)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