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如图9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⑴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⑵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 。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⑶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关系”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如下图所示.
(1)图a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b、c,则图中______是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3)当水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小宇在操作中,发现移去酒精灯,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指出可能的原因___
(4)如图d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如下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A尺的分度值是mm,由图可知(选填“A”或“B”)尺使用不正确,根据正确使用的尺读出木块的长度为cm.
(2)如下图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选填“甲或乙”)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的阻值20Ω.
(1)闭合开关S2时,R和L是 并 联;
(2)在对S1和S2进行闭合或断开的各种操作中,电流表可读得0.5A和0.3A两个值,那么电源电压U=V,灯泡电阻RL=Ω(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如图(甲),按精确测量要求,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电流表的示数是A;如图(丙),该电阻箱可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Ω.